找到相关内容115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真如缘起

    而起贪、嗔等烦恼,则发身口意三业,故造诸善恶之业。第六位是业系苦相,既已造诸不同之业,则必不同的苦乐果报。如我们虽同是人,但有贫贵贱等不同的苦乐果报,这就是前世所造的善恶业因之不同。而今生又随自己...执取的。而成阿赖耶识之迷心,渐次立主客之别,起彼此之妄见,于是种种妄执从而生起,故起惑造业,则苦乐生死之报,流转生死无有穷尽。《大乘起信论》把枝末不觉分为九相,九相即三细相和六粗粗。  三细者: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1262602.html
  • 论佛教戒律的现代意义及走向

    而成,而无独立、纯粹的自我。以此去除以贪爱为本能的占有之心。对于减少战争、暴力、维护和平有着积极的作用。   三、不暧昧为不淫。此戒的理解并不仅限于两性关系上,佛教认为人在行为造作中业果,善恶...

    翟艳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41183474.html
  • 杀伤之残忍——净因法师

    为人,多病寿夭,或死蛇虎,或死刀兵,或死官刑,或死毒药,皆杀生之所也。”从这一段文看来,明显地证明杀生是一切恶业的主因。 当今杀生现象太普遍了,以至不少人对杀生熟视无睹,甚至到了麻木的程度。实在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431288085.html
  • 净空法师答:什么是“隔阴之迷”?

    必定果报。为什么大修行人不昧因果而非不受因果?因为因果就是梦中的法则。因果虽然是虚妄的,但因果法则确是与道相合的。道无处不在,因果是道在虚妄中的表现。大修行人是彻底觉悟了的人,是破除了一切虚妄的人,...之因果为小。众生无明共业得举世沉迷颠倒,乃至生死轮回。这是大因果。因为有轮回才有隔阴之迷,隔阴之迷本身就是众生的果报。众生实在是太愚痴了,将遗忘当作逃避因果的工具。一个患有健忘症的人不思康复,却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15512894714.html
  • 教下的开悟(上)

    “集”指“识”、“名色”、“六入”、“触”、“受”等。由惑业为因之五趣果报、身心形态。“生”指“爱”、“取”,即依据报得之身心形态等又起惑业,“缘”指“有”即所造的业,以此为条件而有此后的“生”、...由爱而生的取著而据为己有。(十)即“有”,因取而有,有了什么?有了来生(依报而受苦、乐)的因。此来生报之因由今生之爱、取、有而来,它也是绝对不会平白无故地消失的;它就象档案一样把你所造作的善善恶恶...

    贾题韬

    |禅宗|开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6/17565910187.html
  • 中国佛教早期忏罪思想之形成与发展

    时期,到汉代儒学对“天”之定位,不尽相同6,但启发人之自觉或价值意识,进而恪修己德,以远祸害的道理是共通的。此中所蕴涵者,即是对自我之要求,藉著反省悔过,令德行圆满,而天德。如此中国儒家精神之悔过...,基本上是重在对佛法根本义的透达。目的在破除对有法、有相的执取,认为有罪可忏、有障可除。但绝非执理废事,认为不须忏悔,因为只要迷在幻有中,仍不免苦果,解脱无由。因此,即使是声闻戒中,认为不通忏悔之...

    释大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2844451.html
  • 中國佛教早期懺罪思想之形成與發展

    中所蘊涵者,即是對自我之要求,藉著反省悔過,令德行圓滿,而天德。如此中國儒家精神之悔過思想,可謂是佛教懺悔思想為中國文化所納受的重要基礎。 (二)道教的悔過思想 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中國,...是重在對佛法根本義的透達。目的在破除對有法、有相的執取,認為有罪可懺、有障可除。但絕非執理廢事,認為不須懺悔,因為只要迷在幻有中,仍不免苦果,解脫無由。因此,即使是聲聞戒中,認為不通懺悔之五逆四重...

    釋大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5445588.html
  • 佛教的基本教义及主要佛经简介

    世俗认识才能显示诸法常住不变之真实相状,故称实相。  四谛  四谛,又作四圣谛。谛,意为真理或实在。四谛即:(1)苦谛: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,充满了痛苦烦恼。(2)集谛:集是集合、积聚、之意。集谛,指众生痛苦的根源。谓一切众生,由于贪、瞋、痴等造成种种业因,从而未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。从根本上来说,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,即对于佛法真理、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;正因为无明,众生才处于贪、瞋、痴、慢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0360819.html
  • 论法相宗新罗系的理论特色

    善恶业,不是因缘,而是“增上缘”。再简单些说,当阿赖耶识作为轮回受报的精神主体时,特名“异熟识”;此异熟识依据过去已作的善恶业性质,将引生或未来在三界五道中的身分地位,此所得的具体身分地位,就叫“异熟果”。此中决定受报身分地位的善、恶、无记,对阿赖耶识说是因缘;对于能够引生或异熟果来说,只有善、恶这种有强力作用的行为才能完成,但它们对所获身分地位不起根本作用,所以叫做增上缘。  然而这话也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2765747.html
  • 临终三大要〔印光法师〕

    不能不早点考虑这件事。其实,这个“死”字,本是假名。是由于前生所的一期报身结束,舍弃这个躯壳,又换别的躯壳罢了。不懂佛法的人当然毫无办法可想,只好任凭他随业力流转了。现在...,也可叫善道,也可叫恶道。因为他们所种的业因和所的果报,都是善恶夹杂的。)如果在临命终时,一心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用这样至诚念佛的心,必定感动阿弥陀佛发大慈悲,亲自来接引,...

    印光法师

    助念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1433481331.html